家住吞武里 บ้านอยู่ที่ธนบุรี

ChunMovie│日本骨,泰國血肉: 關於Homestay (โฮมสเตย์) 中的「泰國電影」與「意識」問題

Published by

on

如果「你」突然從「另一個人」的身軀裡醒來,然後只能用100天釐清這一切,你會怎麼做呢?


在泰國看電影非常便宜,SF Cinema 週三特價100銖,但我在泰國進影院可能就10次上下而已。最近 Homestay (โฮมสเตย์) 剛上映,週遭泰國影友們議論紛紛,Hot issue來著!這部電影有著濃厚的 GDH (以前是GTH) 風格,就是那種會讓你(這個外國人)喜歡上泰國的大眾商業風格。

沒有必要因為它很商業而不喜歡它。事實上,我很喜歡這部片,但,我得很用力 / 警醒地看,才有辦法不(再)被繁花似錦的「GDH式再現泰國的視覺語彙」牽著思緒。

關於電影內容,維基百科的泰文英文頁面都有詳盡的介紹。以下,用幾個問題紀錄自己(以及和泰國友人討論)的想法。

pfn7h111fq9i9J876IWR-o

1. 日本骨,泰國血肉?

Homestay 從宣傳海報到電影內容都十足的泰。這不是說影片裡有所謂的強烈泰國元素,而是說這部片在泰國的宣傳方式,非常一般,讓人不疑有他地認定「就是部泰國的電影 (對外國人而言)」。

但事實上,劇情結構是改編自日本小說家 森 絵都 在1998年的作品 カラフル (五彩繽紛)。甚至還已經先有了動畫版本。劇情主線是這樣子的:

在醫院的太平間裡,(失去記憶的) A 從 B 的身上醒來。某一個自稱是「監護人」的角色對他說: 「你中獎了,你可以使用這個身體100天。不過你有個任務,你要想辦法調查是誰殺死了 B。如果你答對了,身體就可以繼續使用,如果答錯了,你這小子的遊魂將無法超生。」

離開醫院後,附在 B 身上的A 開始在 B 的家庭、學校同儕間尋找線索。在這段期間,「監護人」會不時出現,督促著 A 的調查進度。

在這100天中,A的心態轉換了數次。一開始他很享受回到人間的生活。隨著 A 越來越了解 B 的家庭與校園同儕,A 開始為 B 怨恨週遭的一切。 A 認為是週遭的人過度忽視 B,導致 B 自殺。這時已經是第97天了。「監護人」否決了 A 的答案。

只剩最後三天,A 狂怒地破壞一切,想要揭開 B 生前藏在心中的傷疤 (泰國版: 無能的父親、在外有染的母親、討厭他的哥哥、只在意課業的女友、暗戀他的同學)。但一些意外讓 A 意識到,是自己讓自己陷入這個境地的…

在100天的最後一刻,A 終於意識到他自己就是 B。他自己就是殺死自己的兇手。「監護人」再一次出現,恭喜他 (A/B) 答對了,並能繼續生活下去。

在這個劇情骨架下,泰國知名(恐怖片)導演兼主編劇 Parkpoom Wongpoom (ภาคภูมิ วงศ์ภูมิ)為這部片裝填泰國血肉,包含泰國中學的校園生活、高壓扭曲的奧林匹克競賽班、知名的紀念碑大橋 (สะพานพระพุทธยอดฟ้า) 等等,很容易讓泰國以及泰國以外的觀眾各自帶入自己的 (觀影)經驗。比如有校園環境的橋段,很容易令人想起模犯生;對家庭環境的刻劃,召喚出愛在暹羅;高中生穿制服曖昧,根本初戀那件小事……。

HOMESTAY-6

這一連串感受怎麼來的? 在這些電影中,泰國血肉是怎麼如迷因般透過一部又一部笑淚俱發的作品傳遞在我們身上?

泰國知名的電影公司有好幾家,其中,GMM 集團下的 GDH (前身是GTH)可以說是最為出名的。他們近十年內的作品,打造了我們這一代人對泰國電影的記憶。你可能沒聽過這個龐大的娛樂產業名號,但對下列電影一定有點印象。沒錯,全都他們家出的:

愛我一下夏 (ปิดเทอมใหญ่ หัวใจว้าวุ่น, 2008),
下一站說愛你 (รถไฟฟ้า มาหานะเธอ, 2009),
你好,陌生人 (กวน มึน โฮ, 2010),
音為愛 (ซักซี้ด ห่วยขั้นเทพ, 2011),
海苔億萬富翁 (วัยรุ่นพันล้าน, 2011),
教師日記 (คิดถึงวิทยา, 2014),
天賜的禮物 (พรจากฟ้า, 2016),
模犯生 (ฉลาดเกมส์โกง, 2017),
BNK48 : Girls Don’t Cry (2018),
然後是這部 Homestay (โฮมสเตย์, 2018)

插個題外話: Homestay的男主角出自模犯生的男配角,女主角則是BNK48第一代的隊長。多麼野心蓬勃的影視娛樂產業。

看完上面那一串,畫面是不是都回來了。這些電影主題不盡相同,但當我第一次得知他們都出系出同源時,卻不怎麼訝異。如果說好萊塢 / 寶萊塢 / 奈萊塢的(商業)電影有某種公式,讓作品有強烈的地區自明性,那泰國影視娛樂產業顯然也打造出關鍵參數: 從現實中純化出讓多數人買帳(票),並能跨界傳播的迷因。

既然是經過純化的,那影片中讓我們「感受到、解讀成」的泰國是種 illusion,「泰國電影」這個分類本身也是 illusion。這部片從頭 hybrid到尾,而所謂的泰國性Thainess,也正是從頭 hybrid到尾……

2. 這是一部討論什麼主題的電影?

不少 Pantip (泰國PTT) 上的討論都從「自殺」出發。但若你是陷入公式/迷因的朋友,那大概覺得主題是不是自殺,而是「愛」。對情人的愛、對父母的愛、對兄長的愛、對朋友的愛……。我把他歸類到「在你心中生起暖煙」的道德宣傳片。並非所有泰國電影都這麼做,而是很多有名的商業電影都這麼做。各國各地都有類似的道德宣傳片,但泰國就是能讓你覺得它不落俗套、讓你放下警覺。這就像英雄救美的主題,儘管改編數萬次,只要手法新穎,仍會院線大銷。

關於「自殺」的討論,我想挪到後面談。現在我不想談「愛」,想談「意識」

42464311_2033743759980815_2055308186629439488_o-1024x683

2.1 Homestay 中的「意識」問題

如果今天你醒在另一個人身上,那會是什麼感覺,要怎麼理解當下的經驗? 回到泰國版的故事,
A 所附身的 B 叫做 Min (มิน),那 A 是誰? 依照後見之明,A 就是 Min。所以整個100天的故事,可以理解為 A 重新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故事。

但在 A 意識到自己是就是 Min 之前,他要怎麼理解自己是誰?

原則上當 A 從 Min 身上醒來的時候,他是沒有辦法察覺「他自己」怎麼會從「其他人(Min)」身上醒來。這時後的「他」應該比較像一位失憶者,而非「外於Min的靈魂」。如果影片初期沒有設定好 A 和 Min 是兩個不同的意識,那就不用拍後面的劇情了。因此,必須要有一個角色,透過某一種方法,創造出與 Min 截然不同的 A。

那個人就是「監護者」(ผู้คุม)。

「監護者」透過言語的方式暗示了 A 是一個外在於 Min 的意識。如何暗示呢?

回到一開始的醫院場景。A 恍恍惚惚地聽到有聲音對他說:

มึงได้รางวัลนะ
You get a prize!
小子你中獎啦!

然後 A 從 Min 的身體昏昏沉沉地醒來,跌跌撞撞地逃離太平間。此刻,電影用第一人稱視角,畫面是晃動失焦的。

之後,「監護者」要 「附在Min身上的A」 找出殺死 Min 的兇手,然後對 A 說道: 「如果你沒找到,100天後……

วิญญาณของมึงก็จะไม่ได้ผุดได้เกิด
Your soul would not be able to reborn.
你這小子的遊魂將會消失無法再生

泰文中的 วิญญาณ並不是一般的靈魂,而是遊蕩在世間的亡靈。ไม่ได้ผุดได้เกิด 直譯是無法(再)現
、無法(再)生。這句也是 Twitter 在泰國的熱門 hashtag,讓我徹底消失之類的用法。基於靈魂將會消失的壓力,A 必須以他者的視角,不斷在 Min 的身體裡思考「Min 是怎麼樣一個人,誰會殺他」。這項任務恰好構起了 A 的意識位置── 一個對應於 Min、思考著 Min的位置。

出院的前一刻,醫生問 Min 說「你還記得自己的本名嗎?」A 偷看了一下「自己」手上的病人手環,向醫生宣告「我是ธราดล จันทรเสน (Min的本名)」,同時也對自己宣告「我必須扮演好 Min (因為我要離院,面對未知的一切了)」。我認為 A 的意識此刻甚是難以言喻,因為他什麼都沒有,有的都是Min的。他甚至沒有察覺到自己的一無所有 (沒有記憶、沒有故事)。

如何理解 A 的意識狀態呢? 我覺得胡賽爾 (Husserl) 的現象學中「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概念應該會有所幫助。以現象學的話說,意識的主要特徵在於它永遠是有意的 (intentional)。Intent 這個字本身是有方向性的,它連接了自身的心靈活動與外界世界,因此我們的意識總是關於著些什麼 (aboutness)。

回到Homestay,我個人的解讀是: 「Min的死因」就是構成 A 意識的意向性

81945-20181025120034-95fbebf

2.2 從他者,感同身受到疊合: A 的意識過程六部曲與「監護者」的角色

 

以 Min 身分活下去的 A 在情緒上有多番波動。每次劇情大轉折,「監護者」都會化身為不同形象,冷酷地給 A 點醒點醒。整部影片中,「監護者」化做不同形象,一共出現六次。這六次也標示著 A 的意識形塑與改變過程,分別從他者過度到感同身受,再到疊合。

第一次 [清潔工大叔]:
喚醒 A,交給 A 調查 Min的死因。 此時的 A 正式登場

第二次 [年輕俏護士]:
出院前夕揶揄地提醒 A 100天倒數早就開始了,(邪笑)好好享受在人間的日子。A 準備好踏出社會,過上 Min 的人生

第三次 [中年怪醫師]:
A 在出院後一個月享受著生命的喜悅,包含跟資優生曖昧,換全身造型…,完全忘記自己的任務。 中年怪醫師給 A 一計當頭棒喝,要他認真的尋找殺死 Min的兇手,找不到的話一切就結束了。A 因此開始認真的調查死因

第四次 [公園老阿嬤]:
A 在 Min 的筆電中找到 Min 的自殺聲明,然而電腦被氣急敗壞的哥哥丟出窗戶。坐在一樓庭院的老阿嬤(監護人) 雖然有暫停時間的能力,卻還是讓筆電在 A 面前直直墜地。A 鍥而不捨地重啟電腦,念完信件後,筆電就毀了,他對 Min 的人生認知也全面崩壞了…

第五次 [撐傘小女孩]:
看完自殺信的 A ,終於知道 Min 生前為何自殺。他的爸爸原是大學教授,卻因想賺大錢而辭職賣維他命,結果慘賠,連老婆的結婚戒指都拿去當;他的哥哥想去德國念書,但 Min的存在讓他沒有錢可以出國,哥哥因此對 Min 心生怨恨;他的資優生女友和班導師有染又不能拒絕,否則無法代表學校出賽奧林匹亞;他最信任的媽媽,每個假日都在羅永府與另一個男人共組家庭……
A 恨透了這個 Min 的家庭,想要跳下昭披耶河,卻被化身為撐傘小女孩的監督者阻止。他告訴小女孩: Min 就是被這些人殺的,這些人都不在乎Min。

這是第97天,Min 已經全然「入戲」,他為 Min感受到痛苦與憤怒。然而,小女孩卻笑笑地說這不是正確答案,要 A 好好度過最後的三天。

第六次 [鏡子裡的清潔工大叔]:
告別撐傘小女孩後,憤怒的 A 想報復全世界。他設局告訴爸爸媽媽在外有染。傷心的媽媽在返家路上意外車禍,討厭他的哥哥也不想出國了,留下來守護這個四分五裂的家。這一連串事件讓 A 冷靜了下來。

他開始想修復這一切,好好度過接下來的兩天。他鼓勵資優生女友向校長告發老師的獸行、平靜地修好給女友給他的禮物,並畫了一張以資優生女友背影為題的海報排字。殊不知,在排演現場,眾人立刻排出了 A 那張畫,讓 A 目瞪口呆(剛畫完而以,怎麼可能立刻排出來!?!?)。曾經看過他畫的好友說道: 「我就覺得奇怪,你幹嘛畫一樣的畫兩次,這一幅排字設計你很早以前就交給我們了呀」此刻,A 頭暈目眩,以前消失的記憶都回來了。原來他自己就是 Min。證據就是那一幅畫: Min跟他都喜歡上同一個資優生。而 A 所做種種,就是 Min 生前所做種種。是他自己殺了自己

正好,100天時間到了,A 感受到心臟不聽使喚,跌跌撞撞地倒在鏡子前。臨死的在鏡子裡又看見了最初的清潔工大叔,向他懺悔到這一切。大叔笑笑地說: 你答對了,你還是得死,但不是現在……。重獲新生的 A / Min 不再怨恨週遭旁人,而是以愛取而代之。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監護人」的目的是引導A 發現自己就是 Min,但我認為「監護者」同時也扮演著意識守門員的角色,保護 Min 也保護 A。依照我上面對 A 意識的現象學解釋,如果 A 忘記了自己的任務,那麼在意向性消散的狀況下,A 做為失憶的 Min 也會跟著消失。我不是說 A 會不見(儘管超過100天後真的會不見XD),而是以 Min 為參照的 A 不見。

(這就像獵人裡遊戲「貪婪之島」,很多玩家無法破關,只好在遊戲裡開啟第二人生。)

好在 Homestay 只有100天,還有「監護人」三不五時提醒進度,不然電影還怎麼進行下去。

2.3 「Homestay」之於主體的意涵與在電影中的作用是什麼?

Homestay 在片中的用法是指 A 暫時棲居在 Min身上。關鍵字是「臨時」。但依照劇情來看,Homestay 不僅是一種暫時「狀態」,還是一種「回顧生命的方法」。

不得不說,Homestay 在概念上,不論是指狀態還是方法,都非常吸引人。它能鬆動我們對自己意識的認知,使得在觀影的同時能很強烈地誘發出角色代入感,去自我設想「如果某天醒來發現自己正在過著別人的人生,那會多麼_____」。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創概念。許多電影都利用類似的概念,鬆動主體,讓角色重新主體化。有的透過記憶失常 (連鎖蝶變 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有的透過阿茲海默症 (我想念我自己, Still Alice, 2014),或是更加懸疑 (別相信任何人 Before I Go to Sleep, 2014) 或恐怖 (靈 Dead Friend, 2004) 的手法。

相較之下,Homestay 的表現手法反而單薄了些: A 從來沒有質疑過自己是誰,也從未曾懷疑自己和 Min 的關係。但也正因為 A 在 Homestay 裡被設定為隱性的缺席角色,才顯得劇情後期「意識疊合」的十足張力。

1(73)

3. 這是一部 (很) 泰國的電影嗎?

從影院出來後,我迫不及待待地跟泰國朋友傳訊息說「what a masterpiece is」,但他卻傳來「其實我沒有這麼喜歡」。這讓我深深反省道: 我到底喜歡這部電影的什麼?

我很享受 Min / A 在裡頭的情緒變化。從一開始小狗般無辜的眼神洞察著 Min的生活,到中期談戀愛的小清新(真的很療育),再到後期心理黑化再軟化的轉變。坦白說,我就是喜歡這種泰國商業片,人生那麼累,我不能放鬆一下嗎? 而且,在泰國,日常生活令人疲乏。不看點這種「很泰」的電影,我會想不起當初想念泰文、想來念書的心情。我不想成為忘記任務的 A。

所以我問泰國朋友,他怎麼看待這部電影。他說:

我不喜歡這部片討論自殺的方式。它似乎是在說:「你不能自殺,因為大家是愛你的」。然而,這沒有辦法解決原本想自殺的人的問題,只會變成是一種情緒勒索,讓親情、愛情、友情壓得你喘不過氣。

這真得很日本。你知道的,這劇本是改寫自日本小說的。

「這真得很日本」泰國朋友如是說。

 

 

「ChunMovie│日本骨,泰國血肉: 關於Homestay (โฮมสเตย์) 中的「泰國電影」與「意識」問題」 有 4 則迴響

  1. 「風中的女孩」的個人頭像
    風中的女孩

    你這篇文章寫得很棒喔!
    我之前也是在清邁看這部電影的,週三電影日才100銖,很划算,而且看完這部電影收穫很多,尤其是情感的部分非常到位^^

    1. 「chunyithonburi」的個人頭像
      chunyithonburi

      謝謝你的鼓勵><

  2. 「【清邁生活】我所知道的泰國電影-Homestay - 風中的女孩的人生旅程~」的個人頭像

    […] 另外,這篇文章也是在介紹這部電影-ChunMovie│日本骨,泰國血肉: 關於Homestay (โฮมสเตย์) 中的「泰國…,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 […]

  3. 「Millie」的個人頭像
    Millie

    最後你的泰國朋友的想法,讓我很訝異!
    這個觀點我從沒思考過…
    感謝你分享心得!

發表留言

透過 WordPress.com 建置的網站.